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轮胎磨损程度分类标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汽车轮胎磨损程度分类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轮胎外侧磨损多少算正常?
轮胎外侧磨损以不看见骨架材料为正常,若磨损看见骨架材料则轮胎报废了,因为一旦露出骨架材料雨水很容易浸湿骨架材料造成强力下降很大,继续使用很容易产生爆胎的安全隐患,所以轮胎侧面磨损以不看见骨架材料为正常磨损的标准。
货车轮胎磨损报废标准?
(1) 车轮滚动面
车轮滚动面的径向跳动不应大于直径的公差,滚动面除允许有直径d≤1mm,(D≤500mm)或d≤1.5mm(D>500mm),深度h≤3mm,并不多于5处麻点外,不允许有其他缺陷,也不允许焊补。圆柱形滚动面两主动轮直径偏差应不大于名义直径的1%
在使用过程中,滚动面剥离,擦伤的面积大于200mm2,深度大于3mm,应重新加工。车轮由于磨损或由于其他缺陷重新加工后,轮圈厚度减少不应超过15%。
当运行速度低于50m/min时,车轮椭圆度应小于1㎜;当运行速度高于50m/min时,椭圆度不应大于0.5㎜。
(2) 轮缘
每种规格轮胎分为几个指数级别?
统一轮胎品质分级系统(Uniform Tire Quality Grading System, UTQG) 除雪地胎外,DOT要求制造厂依据 “胎面磨耗” “抓地力” 及“耐高温”三个性能要素将轿车轮胎分级。 胎面磨耗率
超过100-较优 100-标准
低于100-较差。磨耗等级是根据在美国***指定的试验场地,按标准条件测试的磨耗率换算得出的。如某轮胎磨耗等级为200,则表示它在***指定的试验场地上比等级为100的轮胎可以多跑一倍的时间。而实际上轮胎的磨耗率与使用条件有关,例如:驾驶习惯,路面状况,气候,定位等皆会影响。注:磨耗率只能适用于同一制造商的产品进行比较,不同品牌不能予以比较。
抓地力
A-最佳
B-中等
C-一般
抓地等级,是指轮胎按标准条件在美国***指定的测试场地,在湿滑柏油路面和水泥路面所表现的直线行驶刹车性能,不包括转弯性能。
温度等级
A-最佳
一般轮胎规格可描述为:胎宽mm、胎厚与胎宽的百分比、R轮辋直径(英寸) 载重系数、速度标识或者胎宽mm、胎厚与胎宽的百分比、速度标识、 R轮辋直径(英寸)、载重系数。
下图是在网上找到的一张,上面也写的很清楚,希望可以帮到你[祈祷]
以排量为衡量标准,一般情况下排量越大的车型它的轮胎规格就会越大,当然轮胎的规格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舒适性,美观,还有它的通过性能。国际标准的轮胎代号,以毫米为单位表示断面高度和扁平比的百分数,小型轿车排量在0.8-1.5之间相应的它的前轮胎规格适用为155/65R13 73T--175/70 R 14 77H这个范围内。前轮胎规格小,相应的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与地面的摩擦力降低所以在燃油方面就比较经济,这也是大多消费者选择小排量轿车的主要原因,但随之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因为它的胎面直径有限会大大降低它的通过性和舒适性,往往在驾驶小排量轿车过坎的时候心里会没底,小规格的轮胎使得转向机较为轻快,在大多数小排量轿车中没有配备助力转向。大型轿车排量在1.6-6.0之间轮胎规格相应的在185/60 R 14-- 245/50 R 18这个范围内。大规格的轮胎会让整个车身看起来霸气十足,良好的贴地性保证了它的加速性能和在高速时的车身稳定性。有的特种越野车和改装竞赛车的前后轮胎规格会有出入,一般情况下都会是前小后大的设计,如果是四轮驱动的车型还会涉及到轴间差速器的问题,因为前后轮的大小不同,车子的行进会受到影响,车在地面行走时后轮转一圈所花的时间会比前轮久如此便会影响前后轮轴正常运动。
一般轮胎规格可描述为:
[胎宽mm]/[胎厚与胎宽的百分比] R[轮辋直径(英寸)] [载重系数][速度标识]
或者
[胎宽mm]/[胎厚与胎宽的百分比][速度标识] R[轮辋直径(英寸)] [载重系数]
例如轮胎: 195/65 R15 88H 或者 195/65H R15 88
可以解释为:
胎宽-----------------------195mm
轮胎断面的扁平比-------65% 即胎厚=126.75, 126.75/195*100%=65%
轮毂直径-------------------15英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轮胎磨损程度分类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轮胎磨损程度分类标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