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青海汽车凹陷修复多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青海汽车凹陷修复多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宁柴达木路在什么地方?
柴达木路,在西宁城北区
柴达木路是城北区东西走向的一条主要交通干道,也是通往湟中、湟源及海南、海西等州县的重要通道,再加上西侧还有大堡子集贸市场,每日这条路上的车流量非常大,所以每次早晚高峰的时候,柴达木路几乎每次都会堵车。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作为老路的柴达木路虽然早晚高峰必堵,但正常时候的车流量承载力还是比较可以的。
不过柴达木路作为老路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每到下大雨的时候,柴达木路沿线就会出现污水排出不畅、雨季跑、冒、滴、漏等问题。所以从去年5月底柴达木路就迎来了最大规模的地下改造,直到去年的12月底的时候柴达木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全线恢复通车。
自此柴达木路也就开启了“网红”之路,不过和时代大道那样的网红路不一样的是,柴达木路这条“网红路”大家都不太愿意去走。
12月份全线通车之后的柴达木路几乎都是这样的大坑,而且所有的井盖都和路面不平,以至于掉坑里、爆胎、为了躲坑撞车的等等事故不在少数,而且这个现象几乎一直持续到了今年的4月份。
施工方的回复是这么说的,为了尽早缓解交通压力项目部加班加点,赶在去年12月底完成了主干道改造工程。但因为当时天冷,也遗留下了路面不平、井盖凹陷等问题,今年2月,公司已经安排施工人员逐一排查安全隐患,因为排查完后还要进行路面修补,影响了工程进度,他们力争5月份完工。
但是如今6月份都快过一半了,柴达木路的路面几乎如上图所示,你说不平吧看着也还算正常,毕竟没有以前那样的深坑了,但是你要说平吧,路面就和搓板路似的,要是跑得快估计能给你的减震弄报废。
有人说这次改造是为了雨污分流,能彻底解决了柴达木路的雨污分流也是大功一件,但是事实上好像有点不尽人意。
如果真如网友所言,那么可见这个改造项目到底有多烂了。虽然本人没有天天走柴达木路,但是去的时候还真见过排污车就在那儿抽水,位置就在西岗附近。
至于什么原因导致柴达木路成为“网红路”,有的说是因为疫情影响施工进度慢,有的说是在等着下大雨检测排污能力,有人说是“故意的”防止柴达木路上的车速过快,也有人说一次性修好了后面还怎么挣钱等等,有调侃的也有正经解释的。
什么盆地是凹进去的?
盆地指的是中间凹下去可是四周却往上翘的地区,这样的地方常见于山区,在我国的西部地区,这样的盆地,是很常见的,相信大家也知道许多知名的盆地,今天我们要说的盆地是中国最高的盆地,它的名字叫做柴达木盆地。
它是我国的三大盆地之一,同时在我国,也是最高的盆地,前面我们也说了,盆地的中间是凹陷的,可是柴达木盆地的高度却达到了2000米,这是无法想象的。
它的位置在青海省的西北部,因为整个盆地处于青藏高原,随之而来的就是海拔很高,其实在一以前的时候,柴达木盆地并没有现在的高度,而随着地壳的不断运动,让这片区域高的地方更高,低的地方更低
去西藏自驾,轮胎需要准备多少?
那要看你选择的路线路况以及驾驶的经验技术!以我的经验,若是常规的进藏自驾游,如果出发之前检查过轮台,且四个轮胎都属于良好的状态,那么一个备胎进藏够用了。而我2019年的那次“新藏青U型大环游”之旅,途径的路段和路况,也可以说比较复杂多变了,比如G219新藏线的高海拔路段,以及全程多处因施工设置的戈壁便道路段、比如G318相对较好的路段、以及G109崎岖坎坷的路段,包括在新疆境内的沙漠路段,总计全程5200公里,我的轮胎也可谓“饱尝辛酸”了。其实我的驾驶方式并不算平和,所以,对轮胎的“折磨”也是到达了临界点,尽管如此,我的备胎依旧未曾“落地”,因此我想说的是:准备多少备胎不重要,关键是在人的使用和保养上。下面就以我的经验,来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虽然进藏的路线四五条,但总体来说路况都还不错,即便有复杂恶劣的路况也只是其中一小段,因为对轮胎的磨损尚未到达报废的程度,因此原车的备胎足以解决日常的行车需求,如果不放心的话,也可以多准备一条备胎,如此已经是“终极”配置了,数量完全够用了,除非路况恶劣到3个轮胎同时爆胎。
***,因为地处偏僻、距离远海拔高,向来都是自驾游爱好者的向往之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自驾车进藏就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时至今日仍有许多爱好自驾游的小伙伴,尚未独自驾车去过***。其中一分部小伙伴甚至担心车子和轮胎的问题,其实这些担心有些过度了,虽然***的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地方建设的需要,进藏的公路日趋完善,路况相较从前也有不小的提升,因此只要是1.4L以上的机动车(包含1.4L),都能从容的面对进藏的漫漫长路。几条常规的进藏公路,路况总体来说还不错,属于铺装路面,即便有比较复杂的非铺装路况,也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已,其对轮胎的磨损尚未到达影响行驶,甚至报废的程度,因此原车的轮胎就能解决进藏的所有路况,而原车自带的备胎(全尺寸)足以应对突***况下的轮胎更换。若是仍不放心,且后备箱空间较大,或者有车顶行李架,也可以多带一条备胎,这种配置已经算得上自驾游的“终极配置”了,一般我们在新疆穿越无人区时,最多也就准备两条备胎(原车和多余各一条),除非3个轮胎同时出现爆胎需要更换,否则足够了。
二、轮胎的使用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原车配备的是公路四季胎,因此足以应付日常的路况,类似沙土地越野或者无人区穿越,必须更换大花纹的AT胎,条件允许的话记得连同轮毂一同更换(防脱圈),切记,什么路况用什么轮胎,什么季节做什么准备。就好比北方的冬天车辆都需要更换雪地胎。
无论是平日里的正常通勤,或是偶尔的越野进山,还是沙漠无人区的穿越,轮胎的使用都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现在的汽车,出厂时原车配备的都是公路性质的四季胎,这种轮胎胎面较薄花纹较浅,在铺装路面的抓地力还是不错的,因此足以应付日常的路况。而前面提到的越野进山和无人区穿越,则需要更换有大花纹凹凸性更大的AT胎。以此来增加特殊路况的抓地力和脱困能力,一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连轮毂一同更换掉,最理想的当然就是具有防脱落功能的防脱圈了。切记,开车上路什么路况用什么轮胎,什么季节做什么准备。就好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天骑车都需要更换冰雪轮胎,以此来增加轮胎在冰雪路面的抓地力和防滑性。特别是像新疆、***和东北多地,因为冰雪和低温的原因,车辆不更滑雪地胎甚至寸步难行,即便侥幸起步顺利行驶了,也会刹不住车引起安全隐患。如果你选择10月以后走G219新藏线,也必须更换雪地胎,因为藏地海拔高多风且温度低,因此结冰路况常见,特别是挂壁公路的转弯处,如果不更换雪地胎,车辆减速都会带来侧滑的危险,甚至发生碰撞等重大交通事故,或者连人带车翻落到山下,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轻身经历。
三、进藏的主要公路四条:其中以G318川藏线为主,作为“此生必驾”的网红公路,318国道虽部分路段有施工维护,但总体路况相对较好,因此一般的公路四季胎足以应付;另外就是格尔木到***的G109青藏线、叶城到拉孜的G219新藏线(老新藏线)、景洪到兰州的G214滇藏线(丙察察路况复杂,原车原胎基本可以应对)。
目前进藏的主要公路一共有4条:其中以大家耳熟能详有“此生必驾”美誉的G318川藏线为主(南线为主,北线为辅),其中南线全长2150公里,路况基本属于铺装路面,虽然有部分路段施工维护,但改道引流顺畅,总体来说路况相对较好,且海拔爬升的较慢,所以车辆能够渐渐适应。另外三条分别是:从青海格尔木到***的G109青藏线、从新疆叶城到拉孜的G219新藏线(老新藏线)、从云南景洪到兰州的G214滇藏线,这其中G219除了海拔爬升快,沿途施工频繁之外,就属G214的丙中洛到察隅段的山路路段最为复杂了,即便如此,只要车速够慢,能够谨慎行事,且驾驶经验丰富,也一样的能够从容顺利的通过,这段不到300公里的路段,对车辆的轮胎磨损比较大,有爆胎的可能性,但是一条备胎也应该能够应付了。其实G109的路况相比来说比较差,特别是进入可可西里境内的路况,更是颠簸坎坷,因此对车辆和轮胎有一定的损害,不过只要保持车速,不会发生爆胎的情况。这4条进藏公路,我分别自驾和乘车游览过,且全程都没有更换过备胎顺利走完,因此进藏自驾,技术和谨慎剩余更多的硬件数量。
【编后语】除了G214是我在2017年,乘车自驾走过之外,其余的G318、G109和G219,我个人都先后驾车走过,整个行程下来,没有更换过轮胎,备胎也从未“落地”。旅程途中,也遭遇过险境和恶劣路段,但都顺利的通过了,我想这主要得益于驾驶的经验和技术,同时谨慎的驾驶习惯也起到很大作用。因此进藏自驾,题主不用为准备多少备胎而纠结,而是为行程***多做准备(包括路线的选择,路况的掌握),同时在出发前,对包括轮胎在内的整车各部位进行系统的检查,确保车辆的性能出游巅峰状态即可,最后在行驶途中加些小心,就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况,最终也能备胎不落地的走完全程,并安全顺利的返回。最后请记住,驾驶的路上,大部分时间是人定胜天,当然除了不可抗的自然原因。我是栋哥游新疆,欢迎大家就新疆和***自驾游的问题咨询我,最好预祝朋友们旅途顺利愉快,别忘了关注我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青海汽车凹陷修复多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青海汽车凹陷修复多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